春分前后,北疆天空湛藍。3月21日,在氣象預報員和信息員的全程呵護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昭蘇縣牧民沿著阿合牙孜河邊的牧道,趕著50余萬頭牲畜越過松林,順利從天山峽谷的冬牧場來到早春牧場和農區。這個延續了千年的傳統,有著別樣的氣象“陪伴”。
牛羊未動 氣象先行 調查雪情 建議提前清理牧道
3月20日9時,呵氣成霜,天氣晴好。吆喝聲從昭蘇縣阿合牙孜冬牧場傳出。
薩爾闊布鄉蘇吾克托海村牧民努爾克力德·塔力甫打開羊圈柵欄,150只羊蜂擁而出。在確認沒有遺漏后,努爾克力德翻身上馬,趕著羊群向春牧場進發。
今年3月初,隨著春季轉場的臨近,自治區氣象局先后兩次就轉場進行專題天氣會商。針對今年北疆牧道積雪與歷年同期相比偏多3成至5成,特別是局地牧道受風吹雪影響雪深達1米以上的情況,氣象部門組織預報人員到牧道進行雪情調查,并及時向伊犁、塔城和阿勒泰等地作出提醒,建議對牧道進行清理。
很快,氣象部門這一決策服務得到各級黨政部門的響應。
經歷三天近100公里的“急行軍”,努爾克力德順利來到政府設立的臨時牧業點。“感謝氣象部門!今年牧道積雪特別厚,在你們的建議下,政府提前清理了牧道,讓牛羊轉場路途很順利,一路上沒有出現牲畜受傷或母羊流產等情況。”努爾克力德說,自己剛剛到達轉場中轉點,就聽到廣播里傳來哈薩克語的天氣預報。
建氣象站 護送轉場 牧道沿途筑起安全屏障
時而烏云密布、時而大雪紛飛——阿合牙孜溝遠冬牧場通往溝口的113公里牧道兩側,雪山高聳,天氣變幻莫測。一路給他們“壯膽”的,是新疆氣象部門的預報員。他們與牧民一路同行,跟進做好轉場氣象保障。
今年,新疆氣象部門加大轉場氣象保障力度,為每個鄉鎮、每個轉場梯隊配備一名預報員,并給每個村配備了氣象信息員,確保轉場途中遇到局地小氣候或其他災情時,能夠第一時間獲取情況,引導其他轉場隊伍及時避讓。同時,自治區氣象局近年來加強牧道氣象觀測,對自然災害頻發的區域實現了氣象觀測站網全覆蓋,沿途天氣走勢盡在掌握。
南來北往的游牧生活是哈薩克族牧民的傳統生產方式,而近些年來,隨著氣象科技的快速發展,氣象服務正成為保障牧民轉場安全的有力支撐。回憶起過去轉場,41歲的牧民葉斯開森·斯馬胡力說話的聲音一下子提高了,“阿合牙孜冬牧場到春牧場的海拔落差,超過1500米呢!”
這意味著局地小氣候復雜多變。過去,牧民們趕著牲畜上山,春季道路常常泥濘難行,最窄處只有三四米,牧民最怕的是風吹雪,其次就是墜石、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路不好走造成牛羊受傷或母畜流產,都會帶來不小的損失,轉場的艱辛不言而喻。
而現在,自治區氣象局與各地政府一起通過對牧道沿線易發生氣象災害區域進行排查,避開危險地帶,重新勘探和規劃牧道,實在避不過去的區域,則修建跨河橋或鐵絲防護網。想起過去轉場常出現牛羊死傷的情況,祖輩以放牧為生的葉斯開森·斯馬胡力說:“趕上好時代了!”
(作者:李志宏 責任編輯:張林)